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

茶注其四(港口茶)

港口茶是個,該怎麼說,被人廣泛誤解的可憐茶種。


常聽人講,這茶 「煙燻味有點重」、「很鹹吧」、「不怎麼好喝吧」、「有沒有很酸」......等等的評語,在在都表明了港口茶,有著多少被鄙夷的身世。港口茶真的有這麼的令人不堪? 我先入為主地認為,這其中必定有著極大的誤解。


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,茶訂了。在相處了幾個月過後,我才真正肯定,這是被人誤會的茶。


港口茶是不是烏龍茶? 就茶樹基因而言,他絕對是烏龍茶的。但就製程而言,港口茶的茶菁們,在朱順興爺爺的妙手炒菁後,還是我們傳統認識的烏龍茶嗎?


一般而言,我們所看到的烏龍茶乾,是長這樣的 - 墨綠或青綠。這是傳統凍頂烏龍。


至於老茶,則是烏媽媽的一片,上等的,會有茶油附於其上。這是烏金老茶。


港口茶,卻是長得這副 - 一副剛從龐貝古城被挖出來的模樣。


追本溯源,港口茶出生在墾丁國家公園內,日日都受帶著鹹味的海風吹拂。而港口茶茶樹,也跟一般人喝的烏龍不太一樣。港口茶有點像野生茶,繁衍的方式迥異於一般茶園採無性繁殖的方式,而是以播種來延續香火。如此有性繁殖的特色,讓港口茶的口味相當的「獨特」,或說「繁雜」,或說「混亂」。


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經過一百來年的演化,港口茶茶樹的味道,已經跟我們平日喝的青心烏龍有那麼些類似,然而又似乎可以喝到一點武夷茶樹的基因。這樣不純的口味可以說是個缺失嗎? 個人以為,港口茶算是一個台灣茶裡的歷史註解,港口茶給予的是一種歷史性的味道。這樣的味道,見證了東亞茶葉百年來的演化史,見證了台灣茶葉的起源。港口茶可說是茶葉歷史的活化石吧。


再談港口茶的製程,一般而言,是說與綠茶相似,或說根本就是綠茶的方式。但個人認為,是跟生普洱茶相似才是,同樣沒有萎凋,沒有發酵,但同樣都是手工鍋內炒菁。然而,港口茶的葉面不像普洱茶樹有股皮革的韌性,因此在炒的時候也同時發酵了。而那股滋味,又更像傳統烏龍了。


是故,泡港口茶不能像泡上等烏龍一樣,滾水硬沖來逼出韻味。應該像泡熟普洱,溫度低一些,才能將那奇特的酸鹹味給跟他的品種香,平衡地恰到好處。港口茶容易被誤解,多半是因為把他當成一般烏龍,用滾水沖的緣故吧。這樣的泡法,當然泡不出港口舒心服人的滋味。


港口茶最好喝的時後,也不是茶湯溫熱剛出壺的時候。港口茶品飲的最佳溫度是在茶湯甫涼之際。那股貌似黑糖般甘甜的滋味,是其他茶種,除了頂極老烏龍外,無法契即的。


在喝完港口茶後,記得跟朱順興爺爺說聲謝謝啊。


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口瘡這事

這聽起來不是很舒服。


太不舒服了。


光看標題就知道這不是一個舒服的話題。口瘡,一般說來叫潰傷,就是嘴裡跑出個會讓人痛到生不如死的洞,無論吃飯,講話,呼吸,喝水,這個洞永遠都會痛在一旁,提醒你 - 身體有病。


身體有問題怎麼辦? 對於喝茶的來說,唯一的解決之道,自然是喝更多的茶了。


那口瘡跟喝茶這事要怎麼扯上關係? 這看起來真有些牽強附會。想得白話一點,就是喝茶時嘴巴也會痛的因果關係。但是茶又不能不喝 - 無論是為了養身這種迷思,還是嘴饞這種徵頭,多喝好茶總是不錯的。


但是,就是那個但是,這麼痛到讓人掉眼淚渣的痛,喝熱水都成問題,喝熱茶? 喝個屁。


這時候喝茶的方式就很重要了。你平日怎麼用你的嘴對待那杯茶,會深切地反映在口瘡影響你的痛苦指數: 是像豬八戒那樣大口的豬飲一通,還是漫不經心的隨手送進嘴裡,都不可能避免這裡疼一下,那裏眼淚掉一下的命運。


說到這,我們大概能猜想,唯一能夠與口瘡和平相處的喝茶方式,就是小心翼翼,恭恭敬敬地喝法了。喝茶如待貴人,如待君子。如此一來,那微燙的茶湯才能巧妙地閃過嘴裡的痛處,在嘴裡繞轉迂迴一會,平安地讓飲者了解茶湯滋味。而嘴瘡的痛,似乎就沒那麼痛,甚至不痛了。


其實喝茶不就該這樣喝嗎?


口瘡這事,某方面其實就是提醒你 - 慢慢喝吧,這是茶呢。



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

水注之三 (QFC drinking water)

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廟不在久,必應就行。


這,就是有求必應的水。最便宜,最好用的泡茶水,就是QFC 超市裡賣的飲用水。





不易變質,不會刮喉,不搶茶性。會的,只有將茶該有的樣子給表現出來。其實,這種水比比皆是。好水不用太迷信,喝茶不用太辛苦。找茶已經夠辛苦,還要找水,這可就真找碴了。



山林明泉,當然很好,應該說太好了。但跑個老遠,那些油錢和心力,都可以用來泡壺好茶了 (或買把好壺),何必,又何苦呢? 



或許會說,這麼輕鬆自在,那用自來水不就得了? 實不相瞞,公寓老舊,自然管線也老舊了。上次大清早起,口乾舌燥,隨興到了廚房倒了杯水,毛燥就往嘴裡送,結果搞得滿嘴阿摩尼亞味不說,這味道還在鼻腔內待了至少兩天才「緩緩」散去。自此之後嚇得在也不敢亂喝家中「名泉」。



沖茶用水一律媚外,來由便是如此。



回到正題上,這次的水注,結論很簡單 - 就是「挑水」可以很簡單。這裡不是上山用扁擔挑水的挑水,是挑什麼水泡茶這件事可以很簡單,就地取材,找個穩定不挑茶的水,就是好水。



老話一句,必應就行。不是嗎?


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

候茶這事

我們喝茶的,基本上,都在做一件事。


「等候」。


最熟悉的等,就是泡茶時所需要的「等」─ 等煮水,等置茶,等泡著的茶,等著準備喝茶。這一連串的過程,都是在等中完成。可以說,茶不離等。


就從普洱茶講起,普洱茶所要等的時間,大概居於所有茶種之冠。甫製成的普洱們,唯有經過沃堆發酵的過程,和歲月的歷練,才有機遇成為茶中之茶。這期間的歲月,至少要經過十五年的沉澱,才有可能讓原本清猛的小普洱,昇華成人們所嚮往的「沉」年普洱。這期間等的心情,多的是期待,而不是無奈。


烏龍老茶等待的過程,心境頗似普洱茶,但過程卻和普洱大異其趣。普洱在「陳」,老茶在「鍛」。烏龍老茶,講究的是鉛錘火煉的能耐,本性不如生普洱的清猛,經過這「鍛」的洗禮,不只有陳,還有股禪的意境跟平靜。跟老普洱那成仙一般的滋味相比,各有所長,時常人難以取捨啊。


焙過頭的茶,也要一番等的功夫。這等的功夫,跟等其他如前所述的這些茶所要的「等」,是完全不同的。這種茶要等的心情,剛開始多半是無奈大於期待,失望大過於期望,恨鐵不成鋼,恨買之前怎麼沒試喝,恨這茶怎麼火味重到難以啟齒,恨白花花的錢就這樣沒了,真是「自作多情空餘恨」。


但身為喝茶的,能怎麼辦呢? 徒呼負負後,似乎也只能等了,等那可能會褪去的火味,和可能絕處重生的滋味吧。


而這些等,是當今輕氧化烏龍們所不可企及的。喝茶,當喝有等的茶才是。烏龍之所以為烏龍,和普洱之所以為普洱,正是歸功於那漫長的等,而不是當今金錢主義掛帥的速成綠烏龍和綠普洱。這些「綠」東西,有的只有名氣,和財氣;至於深度,和廣度,可謂棄之如敝屣,讓喝茶的見了,只能嘆息。


是故,好茶,一定要等。可以說,茶這件事,說穿了,就是等了。


或是說的唬人一點,禪吧。


好事總多磨,共勉之。




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

泡茶這事

只是個簡短的感想,有關於泡茶的感想。


看了Jiro Dreams of Sushi 之後,感觸很深。其實要臻至完美的境界,道理很簡單,就認真兩字而已。如何把壽司做好,做到超越完美之不完美,其實就是不斷的認真,再認真。日復一日,沒有最好,只求更好。


學無止盡,頂點永遠是自己創造出來的。沒有頂點,就沒有侷限。


電影結束後,只有慚愧。近日泡茶,泡之心境,連專心都稱不上,頂多為泡而泡,為用而用,為飲而飲。失去了背後那認真的心境後,傲慢待茶,便開始漫不經心了。茶的滋味漸流於無力,無心,喝不到那該有的茶氣,有的只有茶湯,和形式。


Jiro 桑在與壽司相處時,那份細膩的耐心到底從何而生? 從烤海苔的講究,料理食材的精準,到遞上壽司的貼心,就像電影說的,每個環節連接起來,就像交響樂的形式一樣完美。泡茶這事,何嘗不該如此? 從燒水,沖水,入茶,暖茶,沖茶,出茶,這些小細節,輕鬆而不隨便,認真而不嚴肅,泡出來的茶才有意義啊。


每個動作都有其意義,Jiro 桑在準備壽司的時候,都賦予了每顆壽司該有的意義。我泡出來的每杯茶,也應該向Jiro 桑做的壽司一樣,都能有所會意。茶不達意,非茶也。


莫漫待。


當真是「莫漫待」啊。


該去泡茶了,認真地泡壺好茶,





水注之二 (Naya、Volvic、Iceland Glacial、Fiji)

水在飲料中,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,舉凡啤酒、威士忌等等,缺好水萬萬不可。唯獨化學飲料,譬如可樂,或如中國之許多假酒,便不在此列。


茶這東西,較為與眾不同之處,在於其「完成」之過成,不是由生產者執行的,而是由消費者 -飲茶人來完成。因此稱茶為自由的飲料,亦不為過。然而終端消費者在這最後的生產過程 - 泡茶中,最需要的,正如其他飲料一樣,就是好水。


上回的水注裡,Fiji 是當今最佳的對照組,其泡出來的茶甘甜,卻不至於過度華麗,可說是最適合泡茶的水之一。


今天仍舊以四瓶水來做比較,分別為Naya、Volvic、Iceland Glacial 和 Fiji。




Naya,汲取於加拿大魁北克,網站作的清新怡人。燒開試飲了一下,無任何特殊之處,後韻有點像Evian。感想貧瘠。


Volvic,法國火山岩濾過水。燒開後入口甘甜,舒適,滿口芬芳,頗有凌駕Fiji 的氣勢。


Iceland Glacial,水如其名,冰島來的水。水性和Fiji 頗為雷同,甘味相較於斐濟又更重。入口滑順。


Fiji 水性未有變動,圓潤依舊,輕回甘。


測試步驟與上次一樣,五至十克水,入一百克壺中。茶葉仍然是凍頂小種,個泡約四分鐘。




出水後待茶放涼了再作比較。




每泡茶葉投放量均相同。




每泡各兩杯,一半是我喝,一半是給另一個朋友Trenton 喝。


由右至左,第一對由斐濟先發。記得第一次水注對斐濟的評語是「平衡無暇、圓潤友好」,此次再喝,印象雷同,大致是使茶性甘甜宜人,明亮,將茶該有的個性完滿的凸顯出來。


第二對Iceland Glacial,泡出來的茶略苦,帶些攻擊性。




Volvic 泡出來的茶印象也沒多好,只記得茶湯亦是微苦。雖沒有像Iceland Glacial 那般的攻擊性,但對於此本人確實失望了些。


而最後一對Naya,這來自加拿大的甘泉,泡出來的茶卻是不堪入喉,總有股奇怪的異味緩洩而出。這水可說是毫無品飲的樂趣可言。


眾茶飲畢,Treton 對於水可影響茶之滋味驚訝不已,彷若發現了新大陸一般。


然而本人倒有些懷疑這次品水,是否因程序上的瑕疵,而造成如此劇烈的差異? 這個問題,只有下次再作測試時,才有答案了。本次水注,先於此作終。



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

訂茶這事

最近,不,確切來說,是上禮拜,有一批遠客終於到了。好一陣子沒碰這部落格,一方面是因為瑣事繁忙,一方面也是因為和這批遠客「相處」的關係。




話說回來,這遠客真叫人等得膽戰心驚,深怕一有個甚麼萬一,莫名其妙不見了就慘了。不但無茶可寫,這無茶可喝,才是苦事。
 

因此當這箱子神奇地出現在家門口時,心中之激情龍騰虎躍,不可名狀。當下拆了,已昭天下 - 茶到矣。



茶葉這東西,跟葡萄酒有幾分相似。第一、二者皆為「農產品」。葡萄酒再怎麼神化,仍是個農產品無疑;第二、都有「風土條件」一說;第三、品評重點,都在其香氣,顏色,滋味上;第四、光說不練毫無益處,只讀不喝,就像學佛只讀不修一般,無益反有害;第五、需有「耐心」。

這兩事物的唯一差別,大概只差在台灣的烏龍們,缺乏法國葡萄酒那般迷人幻惑的行銷制度而已。



題外話,葡萄酒這東西我是真沒嚐過什麼「風土條件」的異同。坊間對於所謂「terroir」這一詞其實是個行銷術語這事實,亦是心照不宣。此處不多言了。

今日之「待茶」,會不得不扯上葡萄酒,和第五點之「耐心」有所關聯。葡萄酒這東西,在運送的過程中,風雨飄搖,多少難免會發生暫時性的質變。這點上,即便是真空包裝的茶葉,跟葡萄酒亦是類似的。

唯一讓這些質變消除的方法,似乎除了等待,還是等待了。圖中這隻貓不善等待,不是個模範的榜樣。



 

近日這批茶葉,再經過長途跋涉後的滋味,有些與預期中的差異不大,有些卻是和預料中大相逕庭,因此高下難斷。深怕一個魯莽的試泡,將抹煞了其真正的價值。是呼決定先放一陣子,靜觀其變。

山記京華(茶舍)之包裝煞是懾人。



佛法山的包裝相較樸實了些。



是故待茶待茶,似乎也只能以靜待之,待之以情,來待那殷切喝茶的心情吧。